有很多人以為標準華語就是北京話,事實上這是錯誤的,尤其是台灣人,總認為北京話就是華語,其實是大錯矣!!
兹舉例如下說明北京話與標準華語的不同:
北京話:“你瞜瞜,這(zhei)是什麼?”
標準華語:“你看看,這是什麼?”
北京話:“昨兒,我瞜你去了。我一瞜你顛儿了,溜溜儿等你半天,壓根儿你也沒回來,我一瞧褶子了,我就撒丫子了。”
標準華語:“昨天,我去看你。你不在,我等了你很久,你也沒回來,後來我就走了。”
有沒有看到?不一樣吧!華語只是將北京話的漢字發音採納為標準發音而已,而不是將北京話這種土語方言直接拿來當作通用語使用。華語文的語法,詞彙等主要是以近代白話文(如明清小說等)的書寫格式為範本,再加上摻入大量的以前文言文時代累積下來的詞彙,成語等作為書寫語的格式,然後要大家就以這種規範之後的文章書寫方式來書寫文章及講話。因此,這樣規範之後的語言,並不屬於哪一種方言所有,事實上沒有任何方言的使用者(包括官話方言【如北京話】的使用者)是以這樣的方式在講話的。所以,這種刻意製造出來的半加工語言是為了讓所有漢語不同語族之人都能看懂而制定的。
再來看看以下的詞彙,各位如果不看解釋,能夠看懂幾個?
1.搗鼓(仔細地擺弄)、2.掰飭(動手撕扯、辯白爭執)、3.拉、4.骸摟、5.划拉、6.摟、7.溜、8.提溜、9.巴、10..么蛾子(餿主意、壞點子)、11.二混子、12.貓儿膩(背後搗鬼)、13.倒爺、14.雁麼虎子(蝙蝠)、15.蝎了虎子(壁虎)、16.季鳥儿(蟬)、17.鯽瓜子(鯽魚)、。。。等等北京話裡有無數的詞彙是華語裡沒有的,另外,北京話裡沒有什麼具體含義的後綴詞多達九十幾個。如果沒有學習的話,是不可能會的。所以,標準華語絕對不是北京話。標準華語原本只是一種能讓漢語各族群都能看懂的通俗白話書面語,而不是真正談話時用的口語。
台灣人都搞錯了!其實標準華語不是北京語,大家都弄錯了!!標準華語只是取北京語音(更正確的說是取承德的語音)為標準語音而已,不是直接拿北京話來當作標準華語,北京人如果用北京口語(土語)寫文章或用北京口語(土語)跟外地人講話,外地人沒有人看得懂跟聽得懂的。這麼說可能還是有很多台灣人不明白,這麼解釋好了,如果今天政府規定爾後學校教科書上的所有漢字都得用台語(台灣閩南語)發音來唸,並且以後跟人講話就照著課本上的語法規範來講話,那麼,請問這種用台語(台灣閩南語)發音,並且照著課本上規範的語法規範的白話中文來講話的語言,可以稱為台語(台灣閩南語)嗎?斷然是不行的。同樣的道理,目前所謂的標準華語(普通話,國語)只是要大家用北京語音(正確來說是承德語音)來唸出語法規範過後的的白話中文,並且要大家都用這種語法規範過後的白話中文來講話,事實上,北京人平常不是這樣在講話的。
- Aug 14 Mon 2017 11:00
標準華語(普通話,國語)不是北京話(北京土語)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