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天前,在網路上看到清朝晚年,有個叫盧戇章的福建泉州同安人,出生於1854年,此人9歲入私塾,18歲考科舉沒中,就在私塾教書,到了21歲時,跑到新加坡(當時稱新加坡為『叻』)學英語,學了四年,回到中國,便以教中國人英語及教洋人廈門話維生,這期間,他寫了很多本關於自創的羅馬拼音字的書,並且自費出版,後來台灣的日本總督請此人到台灣來教書,教英語及漢文,他在台灣期間,又參考了日文假名,而創出了一種類似假名的文字,後來他又以此寫出了好幾本相關的書。在台灣教了幾年書之後,他迫不及待地回去中國,想要去推廣他自創的這一套文字,北上北京,希望皇帝能讓他推廣這套書,但在北京一年多,始終被以各種理由塘塞,最後,他失望地離開北京,回鄉途中經過上海時,又在上海印刷所自費出版了他的書,此人為了推廣他所創的文字,散盡家財印書,晚年貧窮潦倒。
- Oct 31 Tue 2017 12:36
大清國子民似乎可自由出入國門
- Oct 28 Sat 2017 19:11
美國人不可信任!!
英美這兩個國家都很賤!!剛剛看了日本之所以會引起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是要為黃種人出頭,故有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想法。在1919年,以美國為主,國際社會有成立國際聯盟的構思,當時有個叫做『牧野』的日本人在參加國際聯盟籌備組織開會時,曾提議將『廢除人種歧視』列入國際聯盟章程之內,在開會前3天,牧野將自己的想法告訴當時身為籌備組織議長一職的美國總統威爾森,威爾森表示將會支持其提案,結果在開會當天,威爾遜缺席,而由英國人(名字我忘了)代替議長一職,結果遭到此英國議長的強烈反對,而未能將此提案列入表決。牧野於是在第二次開會時,又將以上提案提出,此次順利表決,法國、意大利等11國贊成,而美、英、波蘭等5國反對,然而此時身為議長的威爾遜卻出乎意料地說出,因未能全員贊成,故提案無效。然而在此之前的任何提案均是多數決,為何此次卻變成非得要全員通過才行?經牧野的質問之後,威爾遜還是強詞奪理地說成立國聯就是為了讓各國都能平等對待,故無需另外在其章程上書寫上『廢除人種差別歧視』之字眼。呵呵~~~~有沒有看到,這就是美國人的真面目,嘴上說的天花亂墜,結果是說一套,做一套,表裡不一致。就跟那個美國人愛迪生一樣,說好要給特斯拉50萬美元的薪水,結果當特斯拉跟他索取時,卻對特斯拉說:『你不懂美國人的幽默!』,而拒絕給付給特斯拉任何酬勞。雖然英國人也一樣無恥,但至少英國人表裡如一,不贊成就直接表現出來,而不會像美國人表面上說會支持你,結果是在背後捅你一刀呢!
- Aug 14 Mon 2017 11:00
標準華語(普通話,國語)不是北京話(北京土語)
有很多人以為標準華語就是北京話,事實上這是錯誤的,尤其是台灣人,總認為北京話就是華語,其實是大錯矣!!
兹舉例如下說明北京話與標準華語的不同:
北京話:“你瞜瞜,這(zhei)是什麼?”
標準華語:“你看看,這是什麼?”
北京話:“昨兒,我瞜你去了。我一瞜你顛儿了,溜溜儿等你半天,壓根儿你也沒回來,我一瞧褶子了,我就撒丫子了。”
標準華語:“昨天,我去看你。你不在,我等了你很久,你也沒回來,後來我就走了。”
有沒有看到?不一樣吧!華語只是將北京話的漢字發音採納為標準發音而已,而不是將北京話這種土語方言直接拿來當作通用語使用。華語文的語法,詞彙等主要是以近代白話文(如明清小說等)的書寫格式為範本,再加上摻入大量的以前文言文時代累積下來的詞彙,成語等作為書寫語的格式,然後要大家就以這種規範之後的文章書寫方式來書寫文章及講話。因此,這樣規範之後的語言,並不屬於哪一種方言所有,事實上沒有任何方言的使用者(包括官話方言【如北京話】的使用者)是以這樣的方式在講話的。所以,這種刻意製造出來的半加工語言是為了讓所有漢語不同語族之人都能看懂而制定的。
再來看看以下的詞彙,各位如果不看解釋,能夠看懂幾個?
1.搗鼓(仔細地擺弄)、2.掰飭(動手撕扯、辯白爭執)、3.拉、4.骸摟、5.划拉、6.摟、7.溜、8.提溜、9.巴、10..么蛾子(餿主意、壞點子)、11.二混子、12.貓儿膩(背後搗鬼)、13.倒爺、14.雁麼虎子(蝙蝠)、15.蝎了虎子(壁虎)、16.季鳥儿(蟬)、17.鯽瓜子(鯽魚)、。。。等等北京話裡有無數的詞彙是華語裡沒有的,另外,北京話裡沒有什麼具體含義的後綴詞多達九十幾個。如果沒有學習的話,是不可能會的。所以,標準華語絕對不是北京話。標準華語原本只是一種能讓漢語各族群都能看懂的通俗白話書面語,而不是真正談話時用的口語。
台灣人都搞錯了!其實標準華語不是北京語,大家都弄錯了!!標準華語只是取北京語音(更正確的說是取承德的語音)為標準語音而已,不是直接拿北京話來當作標準華語,北京人如果用北京口語(土語)寫文章或用北京口語(土語)跟外地人講話,外地人沒有人看得懂跟聽得懂的。這麼說可能還是有很多台灣人不明白,這麼解釋好了,如果今天政府規定爾後學校教科書上的所有漢字都得用台語(台灣閩南語)發音來唸,並且以後跟人講話就照著課本上的語法規範來講話,那麼,請問這種用台語(台灣閩南語)發音,並且照著課本上規範的語法規範的白話中文來講話的語言,可以稱為台語(台灣閩南語)嗎?斷然是不行的。同樣的道理,目前所謂的標準華語(普通話,國語)只是要大家用北京語音(正確來說是承德語音)來唸出語法規範過後的的白話中文,並且要大家都用這種語法規範過後的白話中文來講話,事實上,北京人平常不是這樣在講話的。
- Aug 19 Fri 2016 12:37
如意寶輪王觀自在[觀自在=अवलोकित (Avalokita觀察)+ईश्वर (īśvara上帝、神)=अवलोकितेश्वर (Avalokiteśvara觀察之主、衆生所見之主,即濕婆神)。]菩薩
【唐 南天竺僧 菩提流志(據傳世壽156歲)翻譯版】
(註:因有些漢字在此無法顯示,故以其他漢字取代之)
如意寶輪王觀自在菩薩('自在'為濕婆神稱號之一,意為'神、上帝、主',故此似乎亦可翻譯為‘觀察之主【濕婆神入甚深禪定,觀察宇宙實相】’),另外,據傳【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裡亦說觀自在菩薩是宇宙的創造者、主宰者,宇宙之最高神祗,而印度教所認為的宇宙最高神祗正是濕婆神,也就是那造物主,那源頭。由此看來,觀音似乎就是濕婆神無誤。難怪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做渡人舟。這也證明了濕婆神慈悲心廣大,分身千百億,救度世人。
根本陀羅尼(根本咒)
नमः 娜麼(Namaḥ禮敬)रत्न 囉怛娜(ratna寶) त्रयाय 怛囉野耶(trayāya三)
↑(義淨翻譯版為南無佛陀耶、南無達摩耶、南無僧伽耶)
नमो娜謨(Namo禮敬)आर्यावलोकितेश्वाराय阿唎耶嚩嚧枳諦濕嚩囉耶(āryā valokiteśvarāya聖 觀自在) बोधि 菩提 (bodhi覺道) सत्त्वाय 薩埵耶(sattvāya有情眾生)
महा 摩訶(mahā大) सत्त्वाय 薩埵耶(sattvāya有情眾生)
महा 摩訶 (mahā大)कारुणिकाय 迦嚕抳迦耶(kāruṇikāya悲心者)
तद्यथा 怛姪他(tadyathā即說咒曰)
ॐ 唵(Oṃ) चक्र斫羯囉(cakra輪) वर्ति 伐底(varti轉) चिंतामणि 振跢磨抳(cintāmaṇi思維寶珠、如意寶珠)
महा 摩訶 (mahā大) पद्मे 鉢頭謎(padme蓮花) रुरु 嚕嚕(ruru)(義淨翻譯版嚕嚕唸誦兩次)तिष्ठ 底瑟侘(tiṣṭha安 住) ज्वल入嚩攞(jvala光明、火焰)
आकर्षय 阿迦唎沙野(ākarṣaya召請) हूं 吽(hūṃ金剛種子or摧破意) फट 柿吒(phaṭ摧壞) स्वाहा 莎嚩訶(svāhā圓滿成就)
大心陀羅尼 ॐ पद्म चिंतामणि ज्वल हूँ (大心咒)
唵(Oṃ皈敬or三身種子) 鉢頭麼(padma蓮花) 振跢麼抳(cintāmaṇi思維寶珠、如意寶珠)
摩訶(mahā大)(義淨翻譯版此處無摩訶二字) 入嚩攞(jvala光明、火焰) 吽(hūṃ金剛種子or摧破意)
小心陀羅尼 ॐ वरद पद्मे हूँ (隨心咒)
唵(Oṃ皈敬or三身種子) 嚩囉娜(varada施願、最勝力、與願、應允所求) 鉢頭謎(padme 蓮花) 吽(hūṃ金剛種子or摧破意)
玄奘法師《大唐西域記》:「अवलोकितेश्वर (Avalokiteśvara)阿縛盧枳低濕伐邏,唐言『觀自在』(觀察之主(or上帝、神)),合字連聲,梵語如上。分文散音,即『अवलोकित (Avalokita)阿縛盧枳多』,譯曰『觀』,『ईश्वर (īśvara)伊濕伐邏』,譯曰『自在』(即是‘上帝’、‘神’之意)。舊譯為『光世音』或『觀世音』,皆訛謬也。」
后记:之前以为佛教的观音是以湿婆神为灵感来源,后来才知道其实佛教的观音是以梨俱吠陀里面的双马童神为雏形(如今仍残留为马头观音)再加上青颈湿婆(演变成佛教的青颈观音)、还有毗湿奴等印度吠陀经及往事书、奥义书里面活灵活现的神灵为蓝本,而创造出了佛教的万能大菩萨---观世音菩萨(玄奘法师说应该翻译成观自在菩萨才是正确的)。诸位有没有发现怎么变成简体字了呢?呵呵( ̄▽ ̄)"。。。今天是西元2017年5月6日,自从去年12月我想通了语言文字本来就是约定俗成的,只要大家都这么使用的话,能够彼此沟通就好,哪有什么正统不正统的,何况目前全世界的标准汉字是简体汉字,而非繁体汉字,而且联合国里面使用的六种语言里面的中文也是以简体字为唯一的标准,所以,真的没有必要再排斥简体字不用了!何况,和繁体字相比,简体字显得简单多了,打字还没有特别感觉,实际用手书写时,就真的感受到其威力!因此,我从去年十二月想通之后,就决定不再用繁体字,而决定开始使用简体字来书写或打字了!!到目前为止,可说是非常满意!!o(^▽^)o 那些坚持一定要写繁体汉字,认为繁体汉字比较传统的人,我可以告诉你们一个我发现的一件事,这也是我决定使用简体字的契机。当我在看唐朝及宋朝的诗词时,我发现“秋千”此二字的出现率非常频繁,而我又发现唐朝及宋朝时的“秋千”两个字就是这两个字“秋千”,没错,就是秋天的“秋”及数字百千的“千”,而不是目前繁体字所写的“鞦韆”,“鞦韆”两个字是后来(很可能是清朝之后)才演变出来的字,那我想请问那些支持繁体汉字,并且认为繁体汉字比较传统与正统的人,是唐宋比较传统与正统,还是清朝比较传统及正统?唐宋人写“秋千”,而清朝人写“鞦韆”,诸位啊!你们是要学清朝人写“鞦韆”,还是要学唐宋人写“秋千”呢???( ̄▽ ̄)"当然是要跟唐宋人学比较传统与正统喽!这就对了嘛!!!(●'◡'●)
- Jun 07 Tue 2016 13:56
佛教的大白傘蓋佛母、金剛亥母、卡雀佛母及各種度母、空行母的原型及故事其實是抄襲自印度教女神的故事
- Apr 09 Sat 2016 23:53
靈界有聲音及時間嗎?靈魂能夠投生在過去的年代裡嗎?
宗教上都說天堂或天國有美妙的天樂,
而某些宗教則另外說出某天界一日相當於人間幾年之類的,
但個人覺得靈界天人並非肉體存在,故不需要呼吸,而不需要呼吸,
就沒有氧氣及大氣層存在的必要,而沒有空氣的存在,就不可能會有聲音的存在,因為聲音必須要藉由空氣的傳遞,而如果沒有空氣,就不可能會聽得到任何聲音,那麼‘天樂’是如何被聽到的呢?
另外時間只有存在於物質世界,在非物質的世界,也不可能會有時間的存在,故所謂‘天上一日,人間若干年’這種說法,顯然也是說不通的。
此外,對於靈魂來說,並沒有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所以,照理說,也能投生在已經過去的年代才對。
- Feb 19 Fri 2016 17:01
突然有所頓悟~~~
剛剛突然有所頓悟,台語常說的‘phong-phai’(指菜餚豐盛),漢字應該是‘豐沛’,雖然台語目前的‘豐’字唸做‘hong’,不唸做‘phong’,但對照韓語漢字【豐】的唸法為【풍(phung)】,就知道台語口語唸的‘phong’是‘豐’的古音,而目前台語之所以將‘豐’唸成‘hong’,可能是‘豐’字由‘phong’音變成‘fung,fong,feng’音時,台語再模仿其音而變成了‘hong’音,故台語講菜餚豐盛時的‘phong-phai’,應該就是‘豐沛’這個漢語詞無誤。 |
一個漢字往往有古音與今音同時存在於台語的口語裡面,並且各司其職,如‘豐富’一詞時的‘豐’,台語唸做‘hong(今音)’,而在‘豐沛’一詞時的‘豐’字,台語則唸做‘phong(古音)’,如果台語字典裡面只標註今音,而不標註古音,就會使原本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使得原本就有的字擺在面前也不知道使用,卻還一再地找字與創造新漢字來使用,實在是無謂的浪費。
- Feb 19 Fri 2016 11:57
不願意當明朝官的張三丰
經歷元、明兩個朝代(另一說南宋、元、明三朝),道教武當派的始祖、赫赫有名的張三丰曾在蒙元時期當了一輩子的官,蒙元覆亡之後,張三丰因為不願意為明朝效力,故出家做了道士,明太祖及明成祖都曾數次宣召其入宮當官未果,張三丰皆避而不見,可見張三丰對於朱元璋創立之大明國的厭惡之感有多深厚啊!!為什麼身為漢人的張三丰肯當蒙元的官,卻不願當漢人政權的官呢?想必是朱元璋的漢人王朝大明帝國有多麼獨裁跟黑暗了!!附帶一提,張三丰自稱為:‘大元遺老’。
附記:‘丰’字意為‘容色美好’,而‘豐’字意為‘豆之豐滿者’,意思不同,不可混淆,有人錯以為‘丰’字為‘豐’字之簡體字,故將‘張三丰’寫成‘張三豐’,其實是大錯矣!
‘丰’並非‘豐’之簡體寫法,‘丰’與‘豐’,意思不同,故不可將‘張三丰’寫成‘張三豐’
- Feb 17 Wed 2016 14:13
我國古書裏記載的“支那”一詞
“支那”一詞出自我中國古書《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3:「王又問曰:『師從支那來,弟子聞彼國有《秦王破陣樂》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復有何功德,致此稱揚?』法師報曰:『玄奘本土見人懷聖賢之德,能為百姓除兇剪暴,覆潤群生者,則歌而詠之。上備宗廟之樂,下入閭里之謳。秦王者,即支那國今之天子也。未登皇極之前,封為秦王。是時天地版盪,蒼生無主,原野積人之肉,川穀流人之血,妖星夜聚,沴氣朝凝,三河苦封豕之貪,四海困長蛇之毒。王以帝子之親,應天策之命,奮戎振旅,撲剪鯨鯢,杖鉞麾戈,肅清海縣,重安宇宙,再耀三光。六合懷恩,故有茲詠。』」
註記:《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一書乃玄奘的弟子慧立所撰,成書于武周垂拱四年(西元688年),全書共十卷,前五卷主要記述玄奘西行的經歷,后五卷講的是玄奘回國以後翻譯佛經之事。
《宋史》卷490、列傳第249、外國六《天竺國傳》:「天竺表來,譯雲伏願支那皇帝福壽圓滿。」
憨山德清〈造旃檀香佛疏〉:「爰自金光東曜,白馬西來,睹像教以興心,用莊嚴而表法。所以琳宮遍支那之境,紺像滿祇樹之園。尊崇者,自天子以至庶人。悟道者,若王公及乎群彙。靡不布金殷重,割愛投誠,修行八萬四千門。作福第一。」收入《憨山老人夢遊集》卷40。
《元亨釋書》卷6〈唐國義空傳〉:「萼再入支那。乞蘇州開元寺沙門契元。勒事刻琬琰。題曰日本國首傳禪宗記。附舶寄來。故老傳曰。碑峙於羅城門側。門楹之倒也碑又碎。見今在東寺講堂東南之隅。」
經藏《德護長者經》:『支那曰脂那,即震旦,或云真丹,神州之總名也。』
太虛《宗喀巴偈贊》:「釋尊大法,策源月邦,派分三幹,化各一方,錫蘭支那,爰及西藏。蓮華生後,密咒當陽,律像經教,若存若亡,末流猥雜,染風孔張。大師崛起,濁激清揚,菩提之道,次第宣鬯,下中上士,胥歸金剛,根深枝茂,德隆譽芳。此土禪淨,今亦淪荒,扶戒研理,救之不遑。唯師與我,志趣相當,千年萬里,不隔毫芒。我行未逮,我心正長,瓣香先覺,景仰無量。」支那釋子太虛敬禮
魏易《黑奴籲天錄》序:「又讀俄羅斯報,則謂中國本有外人執政之例,至近年美洲驅逐華工,而我支那之人,且欲為奴而不得矣。夫奴隸可恥也,奴隸於異域尤可恥也,至求為奴隸於異域而不可得,而我使臣且出而爭之,而爭之又不能勝,誠不知我支那之人自居何等,而列邦待我支那之人又居何等也?易嘗聞先生長者言:吾支那人奴隸性質,萌芽於秦,枝幹於宋,充實蕃衍於明,故秦以後朝廷得而奴隸之,宋以後同洲異族得而奴隸之,明以後則天下五洲各國得而奴隸之,蓋理學八股之效,如是其彰彰也。雖然,及問我支那之人,願自由不願自效,厚子孫不厚臧獲,此心此理,仍與古今中外圓顱方趾之人,未嘗或異。意者讀孔孟書,其尙有幾微獨立之性,未盡汨沒者耶?」
上面所舉之例子僅是鳳毛麟角而已,古書裡面出現的‘支那’字眼,實在是枚不勝舉啊!!
除了上述之外,孫文給日本首相大隈伯爵的密函中,總共出現『支那』一詞34次
- Dec 13 Sun 2015 20:17
唐朝的官話

另外還有人說唐朝的國語是吳語,理由是吳語保留了完整的全濁塞音,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日本人就不會將入唐學習到的漢字讀音稱為“漢音”,而將六朝以來在長江下游一帶吳語地區學習到的漢語發音稱為“吳音”了,故顯然唐朝的官話與吳語是不同的。而新近的中國北方官話區的官話當然更是與唐朝的官話,天差地別了!!結論:唐朝的官話已經消失了,目前沒有哪一種漢語方言與唐朝的官話是一樣的,全都不是!!
最最最重要的一點漏掉了!!
那就是唐朝時的官話,“狗”與“九”同音,而客家話,“狗”與“九”不同音,
而粵語與河洛話則同音,粵語與河洛話,“狗”與“九”同音,都不是唐朝的官話了,
何況是客家話,“狗”與“九”不同音,又怎麼可能是唐朝的官話或貼近唐朝的官話???
若是說客家話貼近宋朝的官話,倒還有些許可能性。
另外還有人說韓愈是客家人,你嘛幫幫忙!!!“客家人”這個稱呼最早是在宋室南遷時,
那些比較早到南方的漢人(五胡亂華時及唐初及唐末、五代時逃至南方的漢人)對這批比較晚到,
流亡至南方的漢人的稱呼。而韓愈是在唐朝時被貶謫到潮州的,那時根本就還沒有“客家人”這種稱呼,
所以,韓愈怎麼可能會是“客家人”呢???用腳趾頭想也知道。
↓以下是唐人所做的五言絕句,標註之羅馬拼音為模擬唐朝官話之發音。
鋤禾日當午(zrio ghua njit tang ngox),
汗滴禾下土(ghanh tek ghua ghrax thox);
誰知盤中餐(zjyi trie buan triung chan),
粒粒皆辛苦(lip lip krai sin khox)。
- Dec 13 Sun 2015 18:06
這些人難道都不認同美國嗎?
問已經移居至美國已經數代之久的美國女人為什麼老是扳著一張臉,像是在生氣一樣,
這個美國女人回答他,因為我是愛爾蘭人啊!愛爾蘭人都這樣啊!!
然後這個從法國來的黑人新移民又問,你最近認識的那個新男朋友是哪裡人?
這個美國女人回答他,是英國人。(可是按照影集裡面的內容描述,這個女的新認識的男朋友也是移居美國好幾代的老移民後裔)然後這個黑人就用法語說了一堆話,美國女人問他說了些什麼,他回答道就是英國人假紳士之類的話,然後這個自稱是愛爾蘭人的美國女人就說,你知道英國人怎麼說你們法國人的嗎?&××(())))))——%%%,內容自己去想,我懶得打字了。於是,這個黑人回答道,我們法國人才不會那樣呢!那都是英國人亂說的!!然後當他們在街上看到有人當街被綁架上車,就隨口說出,該不會又是那群意大利人幹的吧!!
我想說的是族群認同這個東西,連洋人也一個樣,片中移居美國已經好幾百年之久的愛爾蘭移民後裔,一樣自稱是愛爾蘭人,而另外那個片中那個同樣移居美國好幾百年之久的英國移民後裔,也一樣自稱是英國人,至於這個黑人新移民,以為剛從法國移居至美國,取得美國公民資格不久,所以自稱是法國人,顯然也是理所當然,估計其祖先來自非洲何處,他也並不清楚,而他的自小的母語就是法語,又曾是法國公民,當然對於法國最為認同。
那麼、美國人在哪裡???誰才是美國人????????????????
- Sep 27 Sun 2015 13:00
五胡十六國時的僧人法顯
著有“法顯傳(又稱為:“佛國記”)”一書的法顯出生於西元337年,五胡十六國石勒之後趙統治下之平陽武陽(今山西省長治市襄垣縣),
於弘治二年(後秦國君之年號),歲次己亥(西元399or400年),與同伴慧景、道整、慧應、慧嵬等四人,
從長安出發,由陸路經西域欲前往中天竺,南渡小雪山時,因暴雪,慧景死於小雪山。
法顯與道整花了六年的時間,於西元405年到達中天竺,法顯與道整在中天竺學習了三年梵語之後,
道整決定留在中天竺,而法顯則決定回國。法顯於西元408年離開中天竺南下至南天竺後搭船前往斯里蘭卡,
抵達斯里蘭卡時為西元410年並在斯里蘭卡停留了兩年,於西元412年搭船返回北燕統治下之北支那,
途中遇暴風曾在耶婆提國等地短暫停留,最後在青州長廣郡牢山南岸(今山東青島市嶗山區)上岸。
後定居於東晉之南京。
這法顯和尚實在是不簡單啊!出國時都已經是62歲了,然後花了六年時間在旅途上,抵達印度時,已經是
68歲了,68歲才開始學習梵語,學了三年,已經是71歲,然後再花兩年在旅途上,73歲時至斯里蘭卡,又待了兩年,
離開斯里蘭卡時,已經75歲了,回到支那時應該是75,76歲了快80歲的年紀還在翻譯佛經,實在是太厲害了!!太令人佩服了!!
最後於85歲時辭世。
- Sep 14 Mon 2015 10:58
不尊重他國文化且自以為是的盎格魯撒克遜人
盎格魯撒克遜人稱呼荷蘭這個國家為“Netherlands”,而稱呼荷蘭人與荷蘭語為“Dutch”,
但荷蘭語的荷蘭卻是“Nederland”,而荷蘭語的荷蘭人及荷蘭語卻是“Nederlands”,
不尊重他國文化且自以為是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向來都是如此地踐踏與不尊重他國文化及語言詞彙,
明明“Nederlands”是“荷蘭語”及“荷蘭人”的意思,
盎格魯撒克遜人卻偏偏要把這個詞彙當成是“國家名稱(暫時撇開d改拼寫成th不論,因為那僅是改變拼寫而已)”來使用,
卻用個不倫不類的“Dutch”來稱呼“荷蘭人”與“荷蘭語”,簡直是太不尊重別人的語言與文化了!!
原本“Dutch”一詞是盎格魯撒克遜人聽到荷蘭人在稱呼德國人時,所使用的荷蘭語“Duits”這個詞彙而拼寫成英語就變成“Dutch”,
但荷蘭語“Duits”是“德國人”、“德語”的意思,而傻瓜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卻把根據荷蘭語“Duits”改拼寫成的“Dutch”當作是“荷蘭
人”及“荷蘭語”在使用,實在是亂七八糟,不知所云了!!
盎格魯撒克遜人這種不尊重他國文化的行為可說是隨處可見,不可勝數,多到令人厭惡的程度!!
- Sep 11 Fri 2015 10:43
一切都是睾丸素在作怪!!
外國有個案例,有一名高中男生,
見其他男同學只要一看到漂亮女人或胸部豐滿之女人,
就會興奮異常,血脈噴張,
而且非常熱衷於對異性的追求,
令這名高中生非常不能理解,
因為他看到漂亮女人或胸部豐滿之女人,
並沒有特別的感覺,
而且這名高中生一直還是童聲,沒有變聲,
因此常常被同學嘲笑。
於是他到醫院尋求門診,這才發現他之所以沒有變聲及對女性沒有興趣,
乃是因為他的大腦沒有分泌睾丸素,
為什麼他的大腦沒有分泌睾丸素,
此乃肇因於他的男性荷爾蒙量過於稀少,
所以使得大腦不知道要分泌睾丸素,
於是醫生為他施予男性荷爾蒙注射治療,
在男性荷爾蒙得到充足的補充之後,
他的大腦終於知道要分泌睾丸素了,
分泌了睾丸素之後,他變聲了,而且看到漂亮女人也會有生理反應了。
但是由於施打男性荷爾蒙,費用高昂,且須長期注射,他實在無法長期負擔,
因此,就中斷了注射,中斷注射男性荷爾蒙之後,他看到漂亮女生時,又完全不會起任何生理反應了!
- Sep 10 Thu 2015 17:07
すげえ~~不思議な念力写真~~~~
以下兩張照片,分別是日本人三田光一在1930年及1933年的念力照片,照片裡面的人物及景象分別是弘法大師空海及月球背面之景象,值得注意的是1933年時,人類尚無法拍攝到月球背面之景象,而美國Nasa直到1961年才有辦法拍攝到月球背面之景象,此念力照片與Nasa後來用儀器拍攝到月球背面之景象,幾乎是分毫不差。
- Sep 08 Tue 2015 22:24
這樣的行為,算不算是殺生或助殺?
最近得知大凡種高麗菜者,
皆非常厭惡白粉蝶,
只要看到白粉蝶,必定用雙手一拍,將其擊斃。
因為白粉蝶喜歡將幼蟲產在高麗菜之葉片上,
而幼蟲就是專門吃高麗菜維生,並順利長大,破蛹之後成蝶。
當然,我不是問種植高麗菜者殺白粉蝶之行為,
而是進一步地想探討購買高麗菜來食用之人,
是否同時也犯了殺生之罪或是助殺之罪???
大家不是都說買肉來吃之人都犯了殺生之罪嗎?
因為你不買的話,就不會有屠夫宰殺動物,
所以買肉來吃之人也算是“間接殺生”,
也等於是犯了殺生罪。
那麼,同理可知,買高麗菜來吃之人,
不也是間接地犯了殺蝶罪嗎?
因為你若不買高麗菜來吃,就不會有人種植高麗菜,
不種植高麗菜,也就不會因為怕高麗菜被白粉蝶產子於其上啃食高麗菜葉,
故也不會殺白粉蝶了,不是嗎?
所以說,這世間為了維護某些生命的生存權,往往就得犧牲其他生命的生存權,
這世間實在是有夠殘酷與可怕!!
- Sep 06 Sun 2015 18:13
美鈔上面的拉丁文
以前從來沒仔細端詳,根本就沒去發現美鈔上面居然有寫拉丁文,
呵呵呵。。。看來光懂英文是沒辦法看懂美鈔上面的拉丁文的。
老鷹嘴邊有一排拉丁字,寫著:“E Pluribus Unum”。
在金字塔上之眼睛上方,有一排拉丁文,寫著:“Annuit Coeptis”,
金字塔下方也是拉丁文,寫著:“Novus Ordo Seclorum”。
留美歸國的學人們,你們看得懂這些拉丁文嗎?哈哈哈~~~~~~~~
美國現在許多學校還是有開設拉丁文課程,
教授的是“書面式拉丁文”,我之前已經有提到過,
雖然是“書面式拉丁文”(在羅馬帝國時代,書面式拉丁文只是用來書寫及讀誦課文時使用的,口說時是使用“口語式通俗拉丁語”),但目前的歐美有設立拉丁文課程的學校卻都是用這種古羅馬帝國的“書面式拉丁文”直接拿來做“拉丁語會話練習”(沒辦法,口語式通俗拉丁語已經消失了,無魚蝦也好,只好把“書面式拉丁文”當成口語來使用嘍!!)。
包括耶魯大學在內的許多美國大學的畢業證書,都是只用拉丁文書寫,而沒有寫任何一個英文字,所以,之前曾傳出有人因為持耶魯等以拉丁文書寫的畢業證書,而被教育部要求要附上英文翻譯之情事發生。
解答:1.“E Pluribus Unum”乃“合眾為一”之意。2.“Annuit Coeptis”乃“上帝喜悅我們的作為”之意。3.“Novus Ordo Seclorum”乃“時代的新秩序”之意。
- Sep 06 Sun 2015 18:09
A Simple Life
1.Simple is good.
2.Simple is beautiful.
3.Keep it simple.
- Sep 06 Sun 2015 18:04
荷蘭統治時期的台灣,就有公費留學生到荷蘭留學
聽有到過荷蘭留學的人說,荷蘭人在學校要學五種語言(荷蘭語,德語,法語,英語及希臘語),荷蘭人常常抱怨為什麼他們要學這麼多種語言?
以前在荷蘭人統治台灣時,就有平埔族青年到荷蘭留學,那個年代就能夠出國留學耶!何等幸運啊!!不過頭腦要聰明才行,因為機會永遠都給那些頭腦聰明者,愚笨者是得不到這樣的機會的。所以說,誰說上天是公平的?天生下來就是愚笨者,要如何扭轉命運呢?難~~~~~~~~啊!!!即使比天生聰明者努力億萬倍,也不可能使頭腦變聰明啊!!!除非是遇到奇蹟,像新聞不是常常報導,某人被人毆打或是被車撞到,或是等等事故,腦部受到創傷之後,卻神奇地變成數學等各方面的天才。
之前看到有一則報導,有一個人在被人毆打,腦部受創之後,卻神奇地開啟了一般人不會用到的腦部功能,遂變成了一個天才(忘了是哪個領域),而當這個人看到街上行駛的汽車時,跟以前看到的景象完全不同,以前看到的就是車子飛快地行駛過去,但現在看到的卻是車子飛馳的分解動作圖片一般,即使車子行駛得再快,他看到的也是一張張的車子行駛的分解動作之圖片景象,而不是像一般人看到的那樣。
剛剛忘了講,荷蘭時期,到荷蘭留學的平埔族青年是“公費留學”喔!!
說到荷蘭統治台灣時期,
我突然想到了鄭芝龍,
鄭芝龍也是個有語言天分的人,
他除了會講他的家鄉話泉州話之外,
還會講當時的北京官話,
另外他長期定居日本,
也學會了日本話,
此外,他在日本期間,
還到”蘭学塾”,跟荷蘭人老師學會了荷蘭語。
另外,還有個“顏思齊”的,也是會講至少四種語言。
看來,腦子若不好,連海盜也當不成啊!!
- Sep 06 Sun 2015 18:00
大家贊同這個藩主的做法嗎?
今天講個真實發生過的故事。
故事背景是1860年的日本,當時的江戶有個藩主,預定某一天要去和某某大人物會面,而在這天到來之前,其家臣侍衛長做了一個非常清晰的夢,夢見這個藩主在去拜訪大人物的途中會有人假借攔轎請願,實際上是想要刺殺藩主。因為當時大雪紛飛,異常寒冷,刀鞘都結冰了,守衛藩主的侍衛們面對這突然的狀況,加上刀鞘結凍拔不出來,措手不及,大多死於刺客之手,有些人則是四散逃逸,留下藩主孤單一人被刺客們活活刺死於轎裡。
這名侍衛長醒來之後,冷汗直冒,走到庭院時,赫然發現門縫裡塞了一封信,打開一看,原來是警告侍衛長,藩主出巡當天,有人將會刺殺藩主,請務必加派人手保護藩主的安全,最好是取消當天的出巡為妙。
侍衛長馬上前去跟藩主禀告,請求藩主取消當天一切行程,若仍然執意出巡,也務必要加派人手保護,但藩主對於侍衛長的話,置若罔聞,只回了一句:“生死由命!”,不但執意不取消出巡,也完全不加派人手保護。
後面發生的事,相信不用我寫出來,應該也都想像的出來吧!!
只是可憐了那位侍衛長,他是那場刺殺事件當中唯一一個生還(其他守衛者,有些則是直接逃跑了)且回來禀告之人。他被罪責保護主公不力,致使主公喪命於賊人之手,但暫時不允許他自殺,命令他要把兇手們找出來,拿兇手們的首級來祭藩主,等到那時才可以死。不過,必須先給他一個警告,那就是由他的父母先頂替他死,所以命令其父切腹自殺,而命令其母割喉自殺。
由於藩主的固執,害死了那麼多人,所以說有時候身為大人物,不是自己覺得自己死了無所謂,也要想一想由於自己的固執會害死多少無辜的生命啊!!
尤其是那侍衛長的雙親,更是死得冤枉啊!!因為那是發生在明治維新(1866年)六年之前,只要再拖個六年,就沒有武士等平民與貴族之分了,就差個幾年,就命喪黃泉,真是有夠倒霉的!!
“生死由命”不是這個樣子!!如果在藩主出巡那天之前,沒有任何徵兆或預示警告,表示藩主確實是命該終了了,但是明明上天有夢兆預示給侍衛長,且又有好心之人冒險塞信封於門縫內警告,如果這樣的事前警示,還是執意要行,那真的就是自己找死,而不是命該如此了!!自己找死,又拖累那麼多人去死,這罪孽該有多重呢?